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度信息披露报告
一、重要提示
本行聘请浙江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本行2013年度年报开展了审计工作,并取得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报告按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依法披露。
二、基本情况
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前身是浙江省嘉兴市郊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辖属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创建于1954年,后几经改革,在原嘉兴市秀洲区信用联社所辖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通过历次的清产核资和增资扩股组建了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本行是由辖内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
2005年5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浙江禾城农村合作银行开业的批复》(银监复[2005]131号)同意改制成立了浙江禾城农村合作银行,于2005年8月取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银监局颁发的C0028H2330400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于2005年6月取得嘉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330400000014131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013年3月5日,经中国银监会浙江监管局《浙江银监局关于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公司开业的批复》(浙银监复【2013】135号)同意改制成立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15日取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颁发的B1474H23304000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并已取得嘉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330400000014131号变更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5367.6915万元,实收资本为人民币45367.6915万元。
本行注册住所为嘉兴市中山西路735号。法定代表人:景文学。截止2013年12月31日,本行除营业部外还设有王江泾支行、油车港支行、新塍支行、秀洲支行、凤桥支行、余新支行、新丰支行、大桥支行、七星支行、王店支行、洪合支行、南湖支行等12个支行。
本行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
许可经营项目:吸收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业务;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债券回购;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从事银行卡业务;办理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汇兑换、国际结算,外汇拆借,资信调查、咨询和见证业务、以及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结汇、售汇业务;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凭《金融许可证》经营)。
三、财务情况
(一)资产负债总体情况
2013年末,本行资产总计2458040万元,比年初增加316587万元,增长14.78%;负债总计2238748万元,比年初增加290391万元,增长14.90%;所有者权益总计219292万元,比年初增加26196万元,增长13.57%。
本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见表一。
表一单位:万元
项目 | 期初数 | 期末数 | 项目 | 期初数 | 期末数 |
总资产 | 2141453 | 2458040 | 总负债 | 1948357 | 2238748 |
现金及中央银行存款 | 334916 | 514445 | 各项存款 | 1869474 | 2159077 |
存放同业 | 209260 | 163524 | 其中:个人存款 | 1425817 | 1694870 |
各项贷款 | 1267840 | 1441947 | 单位存款 | 443657 | 464207 |
其中:农户贷款 | 200007 | 241508 | 应付利息 | 38431 | 53355 |
农村经济组织贷款 | 35608 | 37606 | 所有者权益 | 193096 | 219292 |
农村工商业贷款 | 200751 | 230827 | 其中:实收资本 | 43209 | 45368 |
非农贷款 | 811658 | 907061 | 资本公积 | 24840 | 24564 |
长期投资 | 88203 | 109890 | 盈余公积 | 30260 | 38582 |
固定资产净值 | 25157 | 27036 | 一般风险准备 | 43951 | 46981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18394 | 21604 | 未分配利润 | 50836 | 63797 |
(二)主要财务及监管指标对比分析
1.效益指标。2013年,本行账面利润为40582万元,完成年度财务预算的101.46%。
2.成本收入比例指标。2013年,本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4826万元,营业净收入87372万元,成本收入比例为28.41%,比去年增加了4.65个百分点,低于年度财务预算0.70个百分点。
3.资本充足率指标。截至2013年末,本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4.5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3.26%,远高于银监部门“好银行”10.5%与6.5%的标准。
本行主要财务及监管指标的变动情况见表二。
表二单位:万元、%
指标项目 | 2012年 | 2013年 | 增减额 | 增长率 |
一、成本收入比例 | 23.77 | 28.41 | 4.64 | 19.52 |
二、贷款减值准备充足率 | 733.32 | 1009.49 | 276.17 | 37.66 |
三、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充足率 | 644.52 | 1469.95 | 825.43 | 128.07 |
四、贷款准备占贷款总额比例 | 6.55 | 6.65 | 0.10 | 1.53 |
五、拨备覆盖率 | 320.32 | 416.08 | 95.76 | 29.90 |
六、不良贷款率 | 2.05 | 1.6 | -0.45 | -21.95 |
七、存贷款比率 | 67.82 | 66.79 | -1.03 | -1.52 |
八、百元贷款实收息 | 8.36 | 7.73 | -0.63 | -7.54 |
九、存款备付率 | 2.10 | 2.55 | 0.45 | 21.43 |
十、固定资产比例 | 12.84 | 12.33 | -0.51 | -3.97 |
十一、资本充足率 | 14.52 | 14.37 | -0.15 | -1.03 |
十二、核心资本充足率 | 13.39 | 13.26 | -0.13 | -0.97 |
十三、每股收益(元) | 0.66 | 0.68 | 0.02 | 3.03 |
十四、每股净资产(元) | 4.47 | 4.83 | 0.36 | 8.05 |
四、各类风险管理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增长、控风险、强基础、优机制”为主线,深刻理解和把握风险实质,加强管理创新,继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机制,改进风险管理手段工具,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和促进了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1.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报告期内,本行顺利完成体制改革,翻牌设立为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前期董事会下已经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今年在经营层下增设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内部控制委员会,以进一步加强本行对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控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开展了“流程银行”项目建设,对内控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制度文件256个,新增制度文件141个,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对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定,逐岗编写了岗位职责说明,建立了“一岗一说明、兼岗有制衡”的岗责体系。
2.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信用风险的基本控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信贷政策制订;授信前尽职调查;客户信用评级(或测分);担保评估;贷款审查和审批;放款;授信后管理;不良贷款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深化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信贷投向管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导向,制定了2013年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引导全行进一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继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严禁向产能过剩行业和“两高”行业发放贷款。二是加强了对“完全出口依赖型”、“ 集团关联复杂型”、“ 多头担保举债型”、“ 高财务杠杆型”和“涉民间借贷(高利贷)型”等5类企业的风险排查和防控,对有风险苗头的,及时进行了资产保全直至全部退出。三是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管理和风险管控,实现了“全年只减不增”的目标。四是高度关注持续调控下的房地产行业风险状况,全年遵循“总量控制、审慎介入(新项目)、适时退出(到期项目)、名单式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房地产贷款风险排查,确保全行房地产贷款风险可控。报告期内,本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陆续到期,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较年初大幅下降。在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方面,本行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严格执行动态、差别化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促进房地产按揭业务健康发展。报告期末,本行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89亿元,比年初增加2297万元。五是强化大额授信限额管理并提高审批层级。报告期内,本行将支行(营业部)公司类客户(单户)授信总额严格控制在3000万元以下,个人客户(单户)授信总额控制在800万元以下,将超过限额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至总行。六是加强了对信贷客户“拼盘贷款”和“过度对外担保”等关键风险点的管理和化解。报告期内,本行严格执行“禁五慎三”的监管政策,并要求信贷客户将对外担保总额控制在其净资产一定比例以内。七是着力加强了对存量不良资产、当年新增不良资产和大额不良资产的化解、清收、盘活、处置力度,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化解,有效控制资产质量下行风险,年末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目标。截至2013年12月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2.31亿元,不良率1.60%,分别比年初下降0.28亿元和0.45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行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按权重法计算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截至2013年12月末,本行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总额149.15亿元,其中表内风险加权资产总额142.90亿元,表外风险加权资产总额6.25亿元。
报告期末,本行信用风险集中程度主要指标如下:
(1)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余额9593万元,占资本净额(237599万元,下同)的比例为4.04%,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10%的要求。
(2)最大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最大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敞口13942.33万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5.87%,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15%的要求。
(3)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61483万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25.88%。
(4)单一关联方授信比例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最大单一关联方授信敞口4500万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1.89%,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10%的要求。
(5)单一关联方所在企业集团授信比例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最大单一关联方所在企业集团授信敞口6936.42万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2.92%,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10%的要求。
(6)全部关联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全部关联方实际使用授信敞口11098.50万元,占资本净额的比例为4.67%,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50%的要求。
3.流动性风险管理
本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密切关注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状况,统筹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在盈利性与流动性之间做好平衡。二是加强对市场预判,重点关注季末、节假日等关键时点流动性状况,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比率。三是加强融资渠道管理,如积极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拆借市场操作,保持在市场上适当的活跃度,与主要交易对手保持良好的关系等。
报告期末,本行主要流动性风险指标如下:
(1)流动性比例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本外币合计一个月内到期流动性资产43.31亿元,本外币合计一个月内到期流动性负债77.11亿元,本外币合计流动性比例为56.17%,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低于25%的要求。
(2)流动性缺口率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90天内到期流动性缺口40.01亿元,90天内到期的流动性资产89.94亿元,流动性缺口率为44.48%。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低于-10%的要求。
(3)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人民币超额备付金余额19.88亿元,与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为9.22%。
(4)存贷款比例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各项贷款余额144.1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15.90亿元,存贷款比例66.79%,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75%的要求。
(5)核心负债依存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核心负债总额164.62亿元,核心负债依存度为73.53%。
4.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立足长远,报告期内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本行实际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待省农信联社相关系统上线后,即能投入运用。2013年,本行综合考虑资产负债结构特点、辖内同业竞争环境和本行财务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存贷款利率政策。存款利率政策方面,本行继续执行所有类别存款利率均上浮10%的政策,保证了本行负债的稳定;贷款利率政策维持不变,但由于报告期内实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本行的贷款议价空间受到限制,实际执行利率同比下行。
报告期内,本行开展的债券业务以中国政府、政策性银行和获高信用评级的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为交易对手,买入返售资产以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为交易对手,质押品种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报告期内,本行所有债券均以持有到期为目的,买入返售资产严格区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进行管理。对于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防范,本行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根据银行间资金状况,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确保资金向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利率高和风险小的投资品种倾斜。二是通过利率重定价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户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并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将利息净收入的波动控制在可接受水平。2013年6月末和2013年末,由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同业拆借资金价格大幅上升,本行抓住市场机会,适时延长了逆回购期限,将价格水平锁定在较高位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行交易账户资产规模较小,目前主要采用限额管理和每日重估值方法来控制利率风险。
由于本行外汇业务总量较小、业务品种单一,期末各币种即期资产、即期负债账户余额基本结平,外汇总风险敞口较小,因此,报告期内本行主要是通过控制内部外汇总风险敞口方式来实现对汇率风险的控制。
报告期末,本行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按标准法对市场风险资本的要求进行了测算。
报告期末,本行主要市场风险指标如下:
(1)利率风险敏感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利率上升200个基点对本行净值影响值为-14615.46万元,利率风险敏感度-6.15%。
(2)外汇敞口头寸比例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余额172.52万元,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0.07%,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不高于20%的要求。
(3)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本行累计外汇敞口头寸余额172.52万元,按标准法中8%风险权重测算,应计提13.80万元外汇风险资本。交易账户资产余额1.86亿元,应计提一般利率风险资本298.27万元和特定利率风险资本261.86万元。市场风险资本要求总额为573.93万元。因此,报告期末本行市场风险对资本的要求较小,对期末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也较小。
5.操作风险管理
本行操作风险管理已步入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轨道,各业务条线、经营机构将操作风险防范、案件防控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检查紧密结合,持续加强重点业务、重要环节、重点区域、重要人员等关键领域监控,不断提高一线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报告期内,本行与每位员工都签订了案件防控和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报告期内本行内审部门加强了审计力度,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8个,包括支行(副)行长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内勤岗位替代式突击审计、信贷员岗位业务循环操作突击审计、风险分类专项审计、员工账户交易合规性审计等内容,发出整改通知书61份,提出整改意见250条,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报告期末,本行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按基本指标法对操作风险资本要求进行了测算。截至2013年12月31日,按基本指标法中的15%权重测算,应计提操作风险资本12347.14万元,影响资本充足率1.48个百分点。
6.合规风险管理
报告期内,本行继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认真开展合规风险专项评估工作,强化合规问责,促进本行依法合规经营,提高合规风险防控能力。报告期内,本行继续利用《合规简报》平台,向全行员工宣传合规建设动态、法规政策解读、合规风险提示和典型案例解剖等,提升全行干部员工主动合规意识与能力。报告期内,本行编印了《合规从我做起,内控与你同在》员工手册,对本行近二年来各类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梳理。报告期内,本行对当年新增大额贷款、投融资业务和反洗钱管理三个领域开展了合规风险专项评估。报告期内,本行对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8月间新发生的单户金额50万元以上不良贷款进行了合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了问责。报告期内,本行继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新制定制度15个,修改完善制度7个,内控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内部控制建设和全面审计开展情况
本行董事会负责审批各类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本行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对风险管理实施监控并承担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各类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以及具体操作规程,及时了解本行各类型风险水平和管理状况,确保本行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对各类风险进行管理。监事会负责对本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各类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主要通过列席会议的形式听取报告的方式进行。董事会下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本行总体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对本行高级管理层在信贷、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提出完善本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等。在职能部门中专设了风险管理部、合规管理部。
报告期内,本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审计操作程序,积极开展各项审计活动。报告期内,本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规范审计操作程序,积极开展各项审计活动。本行内审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审计工作:开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专项审计;持续开展信贷员岗位业务操作循环突击审计和内勤岗位突击离岗替代(监督)审计;组织实施计算机辅助专项审计;开展内部员工账户交易合规性非现场审计;根据本行股份制改革进程,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成了部分审计项目的后续审计。
六、股东情况及关联交易情况
本行不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对本行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为本行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总行授信评审部成员、支行(含总行营业部)参与授信业务的相关人员或其关联人控制的或能施加重大影响的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及对本公司的经营或财务政策有影响的主要股东。
(一)本行前10大法人股东、前10大自然人股东、董事、监事、高管人员持股情况
1.本行前10大法人股东持股情况
序号 | 法人股东名称 | 法定代表人 | 持股金额(万元) | 持股比例(%) | |
1 | 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